top of page
Search
Ran Ma

亚洲电影有多 NANG!——与新锐亚洲电影杂志 NANG 的创办者 Davide Cazzaro 的小谈话

访问者注:

“NANG”是泰语中一个含义多元的名词,本意为动物毛皮,摩登的词义指各类光影演出,接近中文“影戏”与“电影”的意思。这套叫做“NANG”的英文纸媒杂志专注于亚洲电影,创立当初就设定只出版10期;主编Davide将在6月21-24日的上海艺术书展与中国读者见面(http://www.shanghaiartbookfair.com/)。由于NANG是纯纸媒出版物,官网(https://www.NANGmagazine.com)上可以关注每期杂志内容更新,并进行订购——从0号开始到最新的第四号一共五期,每期主题与文体样式都不同。对懂英文的读者来说,利好是你可以通过官网订阅 NANG 的邮件组得到Davide不定期为您整理的各类与亚洲电影作者、特别放映、出版、评论等活动有关的咨询,带你关注亚洲影像新边界,绝不和大多公众号重样儿!



M:马然+D: 亚洲电影杂志NANG的主编


M:请先为读者们做下自我介绍吧,比如你的个人经历 (除了网上可查的关于你的详细资料以外),以及你决定创办NANG这本独立杂志的初衷是什么?我记得咱们上一次见面是在首尔,当时你还在为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出版物做准备。咱们头一次见面是在马尼拉的一个关于东南亚电影的国际研讨会上,当时还有菲律宾独立导演John Torres,那是好多年以前了……


D:我是Davide Cazzaro,来自意大利的威尼斯。如今已经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十多年了,一开始是在英国,现在在韩国。我的专业背景主要是电影研究(特别是亚洲电影),电影节以及电影批评。在过去的五年中,我对出版行业格外关注。如今我尝试将亚洲电影和出版这两方面的兴趣点结合起来,于是NANG这本杂志就应运而生了。


M:我知道你现在正忙于杂志的第4期发行,但在这之前我想先从创刊谈起。你是如何选定每一期杂志的主题呢?


D:简单来说,“NANG”由四大基石组成:(1)对亚洲电影的持续关注;(2)每一期由不同的客座编辑与撰稿人进行合作;(3)聚焦特定主题或话题 (而且在我们的杂志这里,你看不到所谓“传统”杂志 --- 即“新闻,评论,推荐,专栏”的这种编排样式);(4)只通过纸媒印刷出版……也就是说,每一期“NANG”都是精心策划、制作且作为实体存在的“全套件”,而非仅仅由松散的文章和图片批凑而成。回到你的问题上来,每一期的主题是与一众客座编辑们商议后最终敲定的。主题最初由编辑们推介给我,然后一期杂志的编排就这样开始了。一旦主题最终敲定,编辑们就享有绝对的创作自由。


3.你人在首尔,而杂志的制作却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。这样一个跨国计划,一期杂志从策划到完成需要多久?关于之前已经面世的几期,一定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与我们分享吧?比如说,你同客座编辑们是如何沟通和开展工作的?


在许多方面,出版意味着合作,做杂志更是如此。我们生活在一个“文化转译的时代” ( translational times),像“NANG”这样的跨国合作也并不少见。如同这个时代的许多出版物一样,“NANG”以传统形式制作发行(纸质媒介,线装书),然而与此同时,它又依存于一个由互联网,在线交流,云计算,社交媒介等搭建的新平台。


4.“NANG”所选取的影片和电影人许多我并不熟悉。这种情况下,你如何看待“NANG”这一类型杂志的重要性?


“NANG”选取的对象和内容大都比较小众,不论是在国际上还是亚洲本土,这恰恰是我引以为豪之处。这本杂志期待搭建一个区域间,以及跨国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,并最终成为促进整个地区的电影写作,讨论和文化交流的催化剂。(当然,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,究竟是否能够实现并非我个人可以左右。)



5.你的工作看上去都围绕着“NANG”展开。能请你能给读者们介绍一下编辑每天的工作内容吗?一本出版物从制作到发行是一个复杂的程序,你能谈谈这其中的困难和曲折吗?


工作的内容很有趣(而且总能给我带来满足感),同时又是非常辛苦的……尤其是维系杂志有很大的经济压力。由于“NANG”是一本小众的独立杂志,它除了主要依靠读者及个人赞助之外,并没有任何其它的机构与外部资金的支持。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与全年度计划的阶段性和具体项目的进展相关。我主要负责每期杂志的委托、终审与收尾工作,也负责落实图片版权,协调设计团队和印刷团队分工协作,进行“NANG”线上和线下的品牌推广,以增加媒体曝光度,把订单数据发送给合作伙伴,还有就是联络零售商和财务。的确,杂志的发行和发行量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(特别是最初阶段的基建工作,以确保项目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),这是一个挑战,也是熟悉业务所必需的阶段。


6.上次你提过首尔和柏林——两个非母语母语的地区的读者对NANG显出了特别大的热情。能和我们多谈谈NANG的读者群吗?


关于读者群的问题不太容易回答,因为我们还没有做过相关的调查。“NANG”拥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群。概括来说,“NANG”的读者群涵盖了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,对电影,媒体,艺术,平面设计,独立杂志,印刷出版物感兴趣 (或是在做相关方面学习,研究的)男性和女性读者。补充一点,我非常高兴一些研究机构(电影资料馆,大学图书馆)订阅了“NANG”,并为他们的读者和用户开放阅读权限。

7.跟我们讲讲正在制作的第四期吧!我知道你为读者朋友们保留了很多惊喜,现在仍然保密吗?



最新一期的NANG(In and Out)野心勃勃地构建了一个有关电影、电影人和艺术家的叙事,它复杂多变,并由此对杂志的参照系——“亚洲”进行了重新定义。此外,如同客座编辑Julian Ross( 注:电影策展人、学者)和Maryam Tafakory(注:电影导演)强调的那样(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他们的一段话),“本期杂志是对近年来有关移民问题恶意简化的叙述的一种质疑。”我期望这一期杂志能够在时下话题性和NANG 在主题的延续性方面与读者达成某种共识,即:本刊持续并热切关注电影与电影文化,并期待着远近关系建立之际、每一期杂志的文字与图片互相交汇之时所产生的奇妙变化。


8.你一定有最喜欢的亚洲导演吧?你将来打算跟哪位导演合作?会是一位华语导演或是作家吗?

当然有……但是为了客观起见还是不提名字了吧(哈哈!)。我非常欢迎华语作家和电影人为杂志撰稿(可以使用中文写作,我们负责后续的翻译)。但是作品的审核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一众客座编辑负责的。(我也很乐意作为中间人介绍未来的撰稿人和编辑们认识。)


9.“NANG”只发行十期。在这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呢?(我知道现在问这个问题可能为时过早,但我确实是有感而发。)


这个问题我还没来得及考虑。我希望能够继续从事出版和电影方面的工作(把我这两个兴趣点结合起来),但未来究竟怎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

(全部图片皆感谢摄影师Park Sungsoo;本文由2017年7月-2018年6月之间首尔的碰面与电子邮件采访合成;感谢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“亚洲中的日本文化”研究项目的李嘉鹏同学为翻译做出的贡献。)



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故鄉的風景:高嶺剛(Takamine Gō)的沖繩夢幻秀

引子 沖繩出身的文化評論家仲裏效(Nakazato Isao)曾經不無犀利地指出,高嶺剛的電影創作很難被納入“日本電影”這一概念範疇。仲裏在自己的文章開頭談到一則往事:以寫作《風景的死滅》(the Extinction of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